三国蜀汉“第一将”流转记:关羽、马超到姜维,官职背后的权力暗涌
天刚蒙蒙亮,成都城外的露水还挂在竹叶尖上。刘备披着那件旧青袍踱步院中,他的心思总是很重——大业未成,兄弟们各有本事,可这官帽子到底怎么分?别看后世都说“五虎上将”,其实在当时,这个名头根本没影儿,全是后人加戏。
话说建安二十四年,也就是219年,汉中之战尘埃落定。刘备终于熬成了“汉中王”。一夜之间,那些跟他打拼多年的老伙计们,都盯着新出的任命榜单——谁才是真正的一号武将?
那会儿四方将军最吃香:前、左、右、后,将军各领一方风骚。关羽当仁不让,是前将军,还兼假节钺和都督荆州,说白了,这仨职位加一起,就差给他配个小金人奖杯了。马超封左将军,也带假节,不过地盘远没有关羽阔气;张飞右将军,也是老资格,但终究比不上二哥手里的实权;黄忠混到后将军,不得不感叹一句,人老心不老。
你要问我,那会儿蜀汉武职里谁最大?不用犹豫,就是关羽。他骑赤兔出巡荆州时,那气场堪比今天明星走红毯。
再往下捋,还有镇东刘琰(这位其实更像文臣),征北申耽(典型地方豪强),辅汉李严和护军法正。这俩虽然也算杂号,但一个管犍为,一个兼尚书令,都不是省油灯。不过真要论份量,还得排在四方之后。
哦对,还有魏延镇远、西城申仪啥的,一众杂号混编队伍里最扎眼的是赵云,只是翊军副职,看起来好像被埋没,其实……历史总爱留点悬念给后来人琢磨。
221年春天到了,成都府热闹非凡。刘备登基称帝,把章武元年的旗帜插进史书页脚。这回轮到马超抖威风,他升骠骑大帅,又虚挂凉州牧头衔(明面上挺唬人,其实凉州早归曹魏)。张飞也顺势升级车骑,不过司隶校尉这个岗位,比起昔日杀敌沙场,更像监察内务的大管家。所以此刻蜀中第一武官,是马超无疑。但你仔细想想,他手里的兵权并没有想象那么重,多半靠资历撑门面罢了。
紧随其后的还有黄权镇北,将李严继续辅汉守犍为,再有吴懿讨逆坐镇西线,以及赵云依然坚守江州翊军岗。这种排列组合,有点像现在公司开大会,大佬们轮番发言,小字辈只能默默搬椅子站角落里偷听八卦似的。
223年,新皇帝刘禅登基。一切又洗牌重来。当时大家最关注的是两个人:李严和刘琰。一个光禄勋兼中都护统永安江州,一个后将领师掌中央兵符。如果不是诸葛亮突然自贬右将,让整个班底重新排序,这俩差点就把“最高武官”的桂冠戴稳咯。但孔明动静太大,“行丞相事”外加右边顶级标签,一下把所有人的风头盖住。有时候啊,你以为快拿到主角剧本,却发现导演另有安排……
再过几年吧,到建兴八年(230),诸葛亮弹劾李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。“骠骑”“车骑”空缺已久,如今由李严与刘琰补位,各自肩挑骠骑与车骑的大梁。而魏延则因北伐立功,被提拔做征西大帅,还带着荆州刺史双料身份。从此以后,高层名单变动频繁,新秀不断冒头,比如袁綝前部、高翔右部等,各路英雄都有露脸机会。不过那个味道,总觉得少了一丝铁血豪情,多了一些机关算尽的小九九——或许时代变了吧?
时间推快一点,到234年秋天,大雨连绵几日。诸葛亮病逝五丈原,从此丞相之位空悬,再没人能左右乾坤。一切交棒蒋琬,他先任大司马,再转正做“大将军”,这是蜀国第一次有人摸到最高军事指挥棒。他死之后费祎接力,然后姜维独挑最后十余载江山残梦。不知他们夜深喝酒的时候,会不会怀念曾经刀光剑影间兄弟同心的日子?
写这些的时候,我脑海总浮现那些陈旧画卷上的身影,有的人笑容灿烂,有的人眉宇间藏满疲惫。有时候,他们只是被历史潮水裹挟的小人物罢了,只不过碰巧穿上一袭厚重大氅,被我们误认作传奇主角而已。而那些错综复杂的官阶背后,每个人都曾偷偷期待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,不论结果如何,总归留下只言片语供我们闲暇揣摩玩味罢啦~
偶尔翻翻三国志笔记,我会忍不住猜测,如果赵云活得久一点,会不会哪一天真的爬上“四方”甚至更高的位置?还是说命运从来不给温良恭谨者太多舞台?每次想到这里,就忍不住叼根牙签,在夏夜院子纳凉发呆……
内容来自公开史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历史定论。
方舟配资-方舟配资官网-专业股票配资价格-网络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